夏日李公见访

夏日李公见访朗读

远林暑气薄,公子过我游。

贫居类村坞,僻近城南楼。

旁舍颇淳朴,所须亦易求。

隔屋唤西家,借问有酒否?

墙头过浊醪,展席俯长流。

清风左右至,客意已惊秋。

巢多众鸟喧,叶密鸣蝉稠。

苦遭此物聒,孰谓吾庐幽?

水花晚色净,庶足充淹留。

预恐樽中尽,更起为君谋。

译文

我住的地方在郊野林间暑气轻微,于是公子前来与我交游。

贫寒的居室像农家房舍,僻静地靠近在城南楼。

我的邻居十分淳朴,所缺之物也容易向他们求助。

隔着墙壁呼唤西邻:“请问你家有没有酒?”

邻居从墙头递过一坛浊酒,于是开席,俯身畅饮不休。

清风从左右吹进屋里,客人惊讶不已以为到了初秋。

抱歉的是檐下鸟儿太多争斗不止,院中林叶太密蝉鸣太稠。

这繁杂的吵噪声一定使您苦恼,唉,谁说我的茅屋寂爽清幽?

幸而池中的莲花晚来清丽,希望凭着这点景致足以把您挽留。

唯恐坛中酒尽您还不能尽兴,请允许我起身另为您寻求。

注释

李公:李炎,时为太子家令。

远林:即远郊的林子。薄:稀少,稀薄,指远林暑气稀薄,可以避暑。

过:拜访,探问。

村坞(wù):村庄。村外筑土形成的小土堡叫做“坞”。

僻近:靠近。

浊醪(láo):浊酒。

喧(xuān):声音杂乱。

稠:众多。

此物:指蝉。聒(guō):吵闹。

水花:莲花。

淹留:长期逗留。

樽(zūn):酒杯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韩成武.杜甫诗全译:河北人民出版社,1997:77-78

2、萧涤非.杜甫诗选注:人民文学出版社,1998:41-42

3、张忠纲.杜甫诗选:中华书局,2005:55-56

夏日李公见访创作背景

  此诗当作于天宝十三载(754年)夏,时杜甫居长安下杜城。一日有人李炎来访便作此诗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张忠纲.杜甫诗选:中华书局,2005:55-56

杜甫
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 ...

杜甫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陆初望

鄱阳湖边停短桡,登山山石森岧峣。累累奇怪相轕轇,便逢名画难为描。

饥鹰侧翅摩九皋,怒猊攫爪窥云坳。立者如鹤伏者猱,涧边卧者如潜蛟。

()

散拙亦自遂,粗将猿鸟同。飞泉高泻月,独树迥含风。
果落盘盂上,云生箧笥中。未甘明圣日,终作钓渔翁。

()

颜颜白发人,窄窄黄茅屋。田园不愿多,衣食聊自足。

狂来溪上行,长歌饮溪绿。家藏一束书,懒教儿孙读。

()

黄金缕水细粼粼,葑合平池绿似云。鹦鹉无言初病瘴,丁香不结又经春。

行稀蜡屐留前齿,坐久玉琴生断纹。几度凭栏愁举袂,春花半作庾公尘。

()

不见高人祇自悲,每哦佳句望乌衣。浣花风月参谋去,采药溪山茂宰归。

万里险艰头已白,半生功业梦还非。阿戎盍上青云路,奕世清门要发挥。

()

人愁冬夜寒,我爱冬夜永。尘事白昼纷,意念深宵静。

默默一编书,荧荧一镫影。无殊平旦时,令人发清省。

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