访戴天山道士不遇

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朗读

犬吠水声中,桃花带露浓。

树深时见鹿,溪午不闻钟。

野竹分青霭,飞泉挂碧峰。

无人知所去,愁倚两三松。

译文

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淙的流水声中,

桃花带着几点露珠。

树林深处,常见到麋鹿出没。

正午时来到溪边却听不见山寺的钟声。

绿色的野竹划破了青色的云气,

白色的瀑布高挂在碧绿的山峰。

没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,

我不由自主地靠着几株古松犯愁。

注释

戴天山:在四川昌隆县北五十里,青年时期的李白曾经在此山中的大明寺读书。不遇:没有遇到

吠:狗叫。

带露浓:挂满了露珠。

树深:树丛深处。

青霭:青色的云气。

倚:靠。

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创作背景

  根据清代黄锡珪《李太白年谱》,李白在十八、九岁时,曾隐居在大匡山(戴天山)大明寺中读书,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访问道士不遇图,通篇着意于写景,真实自然,并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道士世外桃源的优美生活境界。

李白

李白(701年-762年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唐朝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。祖籍陇西成纪(待考),出生于西域碎叶城,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。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。762年病逝,享年61岁。其墓在今安徽当涂,四川江油、湖北安陆有纪念馆。 ...

李白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夜雨沧波上,寒塘草市中。钟闻两寺应,室掩一床空。

买醉留僧烛,敲吟折水荭。沙边鸣宿雁,亦似哭诗翁。

()

爱子窥颜色,趋庭问所思。望中云共远,阶下草方滋。

晓日明金骑,春风吹绿枝。还闻临别去,遥附万年卮。

()
陈际盛

绕屋千竿修竹,点池半亩新荷。门无热客来往,始觉清凉意多。

()

呼朋万里外,拍手层霄间。塞晚浮烟重,天空岁月闲。

断云迷古戍,落日照西山。幸有声歌在,更残且未还。

()

稍尽彭城山,悠然见清淮。微雨虽沾衣,能令山色佳。

出没前后旌,浮云时与偕。浊酒两三行,聊以佐归怀。

()

武昌参佐幕中画,我亦来追六月凉。

老子平生殊不浅,诸君少住对胡床。

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