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雨

夜雨朗读

我有所念人,隔在远远乡。

我有所感事,结在深深肠。

乡远去不得,无日不瞻望。

肠深解不得,无夕不思量。

况此残灯夜,独宿在空堂。

秋天殊未晓,风雨正苍苍。

不学头陀法,前心安可忘。

译文

我有着深深思念的人,却相隔在远远的异乡。

我有所感怀的事情,深深的刻在心上。

故乡遥远回不去,我没有一天不遥望它。

内心痛苦万分却无处化解,日日夜夜未曾停止思念。

我的前途似乎也迷茫无望,孤独的在空空的屋子里睡觉。

秋天尚未来临,却已风雨纷纷。

不曾学过苦行僧的佛法,如何忘记曾经的过往!

注释

乡:家乡。

瞻望:往远处或高处看,敬仰并寄以希望。

夕:日落的时候:夕阳。夕照。朝夕相处。无夕:日日夜夜。

残灯:不好的事。夜:黑夜,代指前途的黑暗。

空堂:空屋。

晓:到来,来临。

正:此时。苍苍:纷纷。

头陀:苦行僧。

安:怎么。

参考资料:

1、沈兰等.古汉语常用词典 :长春出版社,2010年:62.152.122.156.298.512.632

夜雨创作背景

  此诗写于元和六年(公元811年),白居易四十岁。从“独宿在空堂”可以看出,此诗是为一个与作者相爱的女子而写。且学者周相录考证,这个女子就是白居易几度在诗作中提到过的“东邻婵娟子”湘灵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刘星辰.白居易诗集品鉴:四川大学 ,2005年:26-35

2、王安萍.白居易作品研究:东北大学,2005年:21-28

白居易
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 ...

白居易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胡虏凭陵甚,长驱青海边。

携家遭困顿,忧国愤迍邅。

()

湖上梅花出短墙,一开半落湖水香。

春阳羞涩杏花细,桃花李花亦不忙。

()

作成宝钵梅花供,带得金池莲叶香。

百亿万僧同一饱,弥陀接待胜诸方。

()

杏雨香春江,柳花上行李。立马一书生,感时涕江涘。

握手访中原,茫茫不可视。今上古武丁,鼎铛缺双耳。

()

尘中辨主问岩头,心识如何曾得休。

鼻孔眼睛都要见,铜沙锣里满盛油。

()

公主山亭在,元戎小队回。碧沙沾细雨,白日映轻雷。

已并花边骏,难孤竹下杯。良宵可乘兴,归骑莫频催。

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