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见。唐代。杜甫。 不见李生久,佯狂真可哀。世人皆欲杀,吾意独怜才。敏捷诗千首,飘零酒一杯。匡山读书处,头白好归来。
没有见到李白已经好久,他佯为狂放真令人悲哀。
世上那些人都要杀了他,只有我怜惜他是个人才。
文思教捷下笔成诗千首,飘零无依消愁唯酒一杯。
匡山那有你读书的旧居,头发花白了就应该归来。
“李生”句:李生,指李白。杜甫与李白天宝四载(745年)在山东兖州分手后,一直未能见面,至此已有十六年。
佯(yáng)狂:故作颠狂。李白常佯狂纵酒,来表示对污浊世俗的不满。
“世人”句:指李白因入永王李璘幕府而获罪,系狱浔阳,不久又流放夜郎。有人认为他有叛逆之罪,该杀。
怜才:爱才。
匡山:指四川彰明县(今江油县)境内的大匡山,李白早年曾读书于此。
“头白”句:李白此时已经61岁。杜甫这时在成都,李白如返回匡山,久别的老友就可以相见了,故云归来。
参考资料:
1、杜甫 著 邓魁英 编 .杜甫选集 :中华书局 ,1986 :206-207 .
2、倪其心 .杜甫诗选译 :巴蜀书社 ,1991 :145-146 .
这首诗大约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(761年),题下自注:“近无李白消息。”可能是李白因永王事流放夜郎被赦,又得到郑虔在台州的消息后,引起对李白的思念而写的。次年即代宗宝应元年(762年)李白就去世,所以诗也应是杜甫怀念李白的最后之作。
参考资料:
1、吉林大学中文系 .唐诗鉴赏大典(五) :吉林大学出版社 ,2009 :150-151 .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 ...
杜甫。 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
法云同王敦素看东坡枯木。。释德洪。 此翁胸次足江山,万象难逃笔端妙。君看壁间耐冻枝,烟雨楂芽出谈笑。想当却立盘礴时,醉魂但觉千岩晓。恨翁树间不画我,拥衲扶筇送飞鸟。并作玄沙息影图,禅斋长伴炉烟袅。王郎自是玉堂人,风流合受莺花绕。何为爱此枯瘦蘖,嗜好果超凡子料。为君援笔赋新诗,诗成一笑尘寰小。
太息。明代。薛始亨。 先生玉貌自非庸,义士能辞卖塞封。斜日坐隅占鵩鸟,浑天丸发验铜龙。颜衰漫指吴门练,醴去羞将楚市舂。碧简谁窥蝌蚪字,綵毫曾向梦中逢。
海幢寺。。李符清。 城市忽已隔,林泉遂见招。盈盈涉珠江,望眼增迢遥。小艇呼蜑人,驾以木兰桡。僧雏解好事,为我茶瓜要。入门优昙香,花雨氤氲飘。长林蔽修景,天籁鸣刁调。塔铃语云何,如听风过箫。比邱三五辈,宴坐围松寮。一闻梵呗宣,余声静不嚣。俄顷铿华钟,汩起沧江潮。冯夷跋浪舞,灵怪争来朝。神鱼似衔珠,鲛人或献绡。所过皆殊境,顿觉心神超。始知青莲宇,变幻非意料。栖栖尘土中,无乃同鹪鹩。
九日。宋代。方岳。 逢人提菊卖,方省是重阳。山晓雨初霁,江秋树亦凉。年华犹故我,烽火更殊乡。有客那无酒,令人忆草堂。
喜迁莺 露筋祠。清代。易顺鼎。 灵旗风大。怅春阴换尽,都飞凉霭。鱼地铺冰,蟾天浸月,不照寻常眉黛。小蚊已辞秋帐,成就芳名百代。泪休洒,自翠蛾无恙,青蝇安在。香街。飘水佩。闻道花时,开遍祠门外。旧内钩斜,南朝脂井,应笑此湖清太。红颜尽成庙食,命薄生前何害。柳丝待,待系船重到,绿云如海。
赣州丰乐长老惠宣写予真戏赞时年七十三。宋代。周必大。 少年日醉郁孤台,鼎立三禅屡往来。豪气虽存谁复识,形容变尽鬓皑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