浮舟压芳草,容裔逐江春。远避看书吏,行当入幕宾。
夜潮冲老树,晓雨破轻蘋.鸳鹭多伤别,栾家德在人。
送宋校书赴宣州幕。唐代。李端。 浮舟压芳草,容裔逐江春。远避看书吏,行当入幕宾。夜潮冲老树,晓雨破轻蘋.鸳鹭多伤别,栾家德在人。
李端(约743-782?),字正已,赵州(今河北赵县)人。少居庐山,师诗僧皎然。大历五年进士。曾任秘书省校书郎、杭州司马。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,自号衡岳幽人。今存《李端诗集》三卷。其诗多为应酬之作,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,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,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,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。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,在“十才子”中年辈较轻,但诗才卓越,是“才子中的才子”。他的名篇《听筝》入选《唐诗三百首》。 ...
李端。 李端(约743-782?),字正已,赵州(今河北赵县)人。少居庐山,师诗僧皎然。大历五年进士。曾任秘书省校书郎、杭州司马。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,自号衡岳幽人。今存《李端诗集》三卷。其诗多为应酬之作,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,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,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,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。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,在“十才子”中年辈较轻,但诗才卓越,是“才子中的才子”。他的名篇《听筝》入选《唐诗三百首》。
诗一首。宋代。方翥。 江出入眼昔无殊,只有人事堪嗟嘘。权门杂沓行苞苴,屠儿贩客纡青朱。梵仪膜拜参浮屠,痴儿娇子不识忆,淫坊博塞为欢娱,金章下堂揖老胥,老胥分庭抗士儒。身裹道衣臂佛珠,岁时入谒何易于。羊肩斗酒清而腴,酬酢偃蹇以字呼。官家赤子元何辜,一毫枉直凭青蚨。十八年前此事无,作诗一笑君应呼。
请告不允时陪巡长沙岁近除矣。。黄公辅。 去腊此时逐武冈,星沙今日又何忙。已舒暖意归杨柳,犹觉寒风透客裳。白发岂牵三尺绶,青山频结九回肠。告休未得如初愿,一片乡心度夕阳。
御园初夏 其四。。弘历。 老翁犁把耕新润,弱妇筐钩伐远扬。常在豳风图画里,那能辛苦忘农桑。
桃源县送颜以仁回鼎城。明代。魏观。 层阿递流云,繁树散初旭。之子送我来,我送之子复。既上辰州船,犹闻武陵曲。江空岁云暮,离思泫盈掬。征鸿落寒音,微波汎晴渌。悠悠负芳辰,耿耿企旸谷。临分致深情,炯若佩琼玉。人生重天伦,朋友非外属。渺予尚真率,虚伪悲世俗。采采湘浦兰,猗猗鼎城竹。行将往从之,一浣延览瞩。
题张子正运使所藏杨德懋山居老闲图仍次元韵四首 其四。南北朝。王寂。 张侯诗敏落黄閒,杨丈规摹逼老关。二妙通灵恐仙去,夜窗风雨要防闲。